世界各地的文明進程不同,早期人類將文字或圖形記錄在天然載體上。不同地域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記載著歷史與文明,在各種材質上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多樣化的形式創造著人類文明。世界各地區產生的書籍形式也各有所長比較典型的有以下種類。
外國印畫冊印刷書籍的前期發展形式
世界各地的文明進程不同,早期人類將文字或圖形記錄在天然載體上。不同地域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記載著歷史與文明,在各種材質上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多樣化的形式創造著人類文明。世界各地區產生的書籍形式也各有所長比較典型的有以下種類。
泥板書: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先進的文明,發明了最初的楔形文字,制造出了適合書寫的“泥板書”。使兩河流域文明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刻成的泥板形成了今天所謂的“書”的概念。楔形文字多數寫于泥板上,少數寫于石頭、金屬或蠟版上。一般是使用削尖的蘆葦或木棒、獸骨在泥板上刻寫待軟泥板經過曬、烤后,形成不易變形的字版再組合裝人箱這就形成一層層疊加起來的厚“書”
卷軸形式: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埃及人發明了本土的象形文字。利用尼羅河畔生長的莎草植物(或紙莎草)為材料經過切割、捶打和拋光等加工處理后做成長條狀的“卷軸”,在上面進行書寫,將象形文字縱列寫在卷上,紙卷固定在木頭或象牙棒上。此書籍形式一直沿用到古羅馬時代,這種莎草卷的遺本在西方許多博物館都有收藏。這樣的卷軸形式由于閱讀時必須左右手同時進行在左手展開一邊的同時,右手要卷起另一邊,所以給閱讀方式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另外由于紙草不防潮也易于遭受蟲咬而變質,因此不宜于保存。此后,經改進以“頁”為單位的“羊皮紙誕生。冊頁形式也便相繼出現。

外國印畫冊印刷書籍的前期發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