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畫冊印書籍設計的特性
一.書卷氣息與商業特性的帷幄
書籍設計的書卷氣息和商業特性各具特點,有相對的獨立性,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中國人注重神韻、品位、氣韻?!皻忭崱?span style="font-family:Calibri;">,在書籍里可理解為書卷氣息。書卷氣息是要靠感覺體會出來的,體現的是文化精神,表現為裝幀的品位、格調,傾向“靜美”。其內涵包含“儒、釋、道”的文化精神,包含儒家推祟雄渾、典雅、和諧的中和之美,老莊提倡飄逸、自然的蕭散之美佛學提倡空靈的禪意之美。多元文化的現代社會需要傳統的書卷氣息、熱情的書卷氣息、飄逸的書卷氣息、輝煌的書卷氣息。
然而書籍本身也是商品,要進入商業渠道發行。廣告對書籍的銷售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書籍設計的廣告味應融于藝術與理性之中,既要帶有書卷氣息,也要有商業特性,二者的恰到好處才能吸引讀者、激發讀者的購買欲望。書卷氣息不僅不會降低書籍的商品價值,還會提升書籍的商業價值,并使讀者得到更高的審美享受。如果商業味過濃,把封面設計變成廣告宣傳畫,完全充滿了商業氣息,反而失去了書籍該有的氣質與味道。
二.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術的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數千年來多元民族文化積累了豐厚的藝術形態和美學內涵,為當代藝術設計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造源泉。中國傳統書籍設計呈現出古樸、儒雅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有的美感。著科技的發展,電腦技術的更迭,印刷工藝的提升,給書籍設計的發共了更廣闊的創意空間。今天的書籍應該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發展工藝技術之長的同時,注入新的元素,借鑒西方現代書籍設計精華,用自己的創作理念與實踐,探究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術的融合之路,為中國書籍設計打開一扇極具中國韻味的現代設計之門。
呂敬人書籍設計作品《子夜·手跡本》,這本著名的設計構想中注入了傳統與現代的兼容意識,著力營造那個時代的氣氛。借鑒傳統文人的書匣形態設計書盒,封面書函的造型、設色、用材均力圖突破傳統書籍設計的固有模式,強調書和讀者之間閱讀行為的動感過程。拿起書籍,從書盒中抽出書函啟開封面,翻開書頁,跳動的文字、圖像、線條、視覺的、觸覺的、嗅覺的聽覺的等感受隨之而來,形成有特點的媒介傳遞方式
三.整體構架與局部設計的統籌
書籍設計是一個立體的、多側面的、多層次的、多因素的整體系統工程。書籍設計者在掌握信息內容并進行理性的整理后,進行有想象力的書籍整體設計,達到外在與內在、造型與形態、整體與局部的完美統整體美是多因素、多層次構成的動態系統,絕對不是靜止不動的。書籍設計藝術的整個審美過程就是個動態的過程,書與人之間產生具有動感的交流。
當我們被一本書所吸引的時候,我們走近書,想拿起書進行閱讀的時候書與人的關系是一段動態的過程;當我們拿起書,目光掃視封面上的書名圖案,看書脊,書與人的關系也是一段動態的過程;接下來,再把書翻轉過去看封底的設計,之后又進行360度的翻轉來看封面,書與人的關系還是段動態的過程;再接下來,我們打開書翻看書的內頁,每翻一頁圖書內頁都是在動的。圖書設計已不能只顧及書的表皮,還要賦予包含時空的全方位整體形態的貫穿、滲透。圖書設計包括外部系統設計的開本、函套、封面、環襯、扉頁;內部系統設計講究內文、標題、跋、旁注、頁碼、字體等的整體運籌。
四、內容思想與形式創意的整合
個書籍作品要根據內容去尋找它的表現形式,一定要遵循內容思想與形式創意的統一。內容和形式是體現書籍的兩個方面,書籍的文字、圖形色彩都是為了內容服務的,如果只是注重內容而忽略形式,那書籍則缺乏美感,閱讀起來毫無趣味;如果只是追求形式而忽視內容,一味地把認為美的元素疊加上去,完全不符合內容的需要,那這些形式將變得單調而膚淺,失去了價值和意義。